当了十二年牧场场长,管过不同规模的牧场,有老国营企业小牧场,有上市公司中型牧场,现在管着万头规模牧场,这些年牧场管理过程中对用人伤透了脑筋。有时也会感慨有心无力,因为你想的再好,公司制度不支持,只能想想。但是想想还是要想的,万一有用呢?从场长的立场,我把牧场人员分成四类。总的来说,这四类人员整好了,牧场也就好搞了。
首先部门经理级,如果条件允许,这些人一定要自己选,首选人品好的、执行力强、思路清晰的,如果是公司给你选好的,用起来可不一定顺,你安排的工作执行起来可能变形了;对部门经理要学会授权,大的方向和考核标准定好,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,不能事事盯着,免得他们开展工作畏手畏脚,反而不利于工作推进;要为部门经理做好引导,能力突出的,要为他提供晋升的机会,为他规划好发展的方向,平时对他多做辅导,让他短板的能得到提高,这个可以更好提高他工作积极性。做好这三点,部门经理层次就不需要操心,场长干起来就要轻松多了。
再有一线工人,牧场里脏苦累的活都是他们干的,这些人亏待了就说不过去了,他们大多没啥学历,住在牧场周边村里,只要你待遇不亏待人家,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留在牧场,毕竟大牧场五险一金啥都有,生活条件也不错,还能照顾家人。跟技术人员一样,要给他们配套绩效指标,不能干好干坏都一样,尤其是TMR司机、挤奶员、机修人员这些技术含量高的工种,流失了就是损失。好的TMR司机,你的配方他能给你执行好,料做好,牛吃的好,产量稳稳的,你换个新手立马就看出来,料做的时好时坏撒的或多或少,牛应激大,单产嗖嗖的掉是没跑的,给他们挂上宾州筛检测合格率、剩料率、单产波动考核啥的,有奖有罚有动力;挤奶工就更要宝贝着,这活是较累了,一站几个小时,还不带休息的,转盘不等人啊,熟练工和生手比起来,万头牧场一天悬殊个吨把几吨奶不是玩似的,挂上乳房炎发病、产量波动、挤奶效率考核。一个月这些人拿个4000多块钱,能给生产成本加多少呢?
说到底,牧场是个很简单的地方,牧场管理别搞的复杂了,所有工作只要围绕奶牛进行,应该是很单纯的,前提是别亏待了这些脏苦累环境下坚持的员工,留人还是容易的。你要是学国内某大型牧业,大企业病放牧场里折腾,搞的部门经理排队在其他牧业公司面试室门口,人家跳槽是奔高薪去的,他们是奔解脱去的。究其原因,管理高层以前是百般刁难奶农出身的,把牧场员工也当奶农折腾了,这种结果是很自然的。唠唠叨叨说半天,都是一些自己在牧场用人方面的想法,还有一些小牢骚,大家看了轻点拍。